本期,陸波秘書長訪談的嘉賓是:大中華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、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創始人黃世再先生。他有潮汕人的堅韌執著,相信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;他有基督徒的善良博愛,篤信“上帝派我們到世界上,就是要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”;他的企業名稱寄托了豪情壯志,寓意“大中華統御全球經濟”。不同于過往的商界專訪,今次的話題緊緊圍繞鄉村發展和公益慈善展開……
本期訪談嘉賓:黃世再
黃世再祖籍廣東惠來人,現擔任大中華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,同時擔任世界華人基金協會常務副會長、中國企業家協會成員、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、深圳市僑商國際聯合會常務副會長、深圳市潮商會榮譽主席。早年在國外留學,上世紀80年代,在香港創辦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公司。1994年,懷著對祖國的厚愛和為城市化建設添磚加瓦的一腔熱血,以敢為天下先的氣魄,在深圳成立大中華國際集團(深圳)有限公司,2009年變更為大中華國際集團(中國)有限公司。曾獲"2005中國寫字樓推動力人物"、"2005-2006中國地產推動力人物"、“2019關愛青年創業特別貢獻獎”等稱號。
陸波(左)與 黃世再(右)訪談現場
陸 波:您是九十年代深圳的第一個外資開發商,如今投資和產業遍布國內各大熱點城市。您心目中的美麗鄉村是什么樣的?您怎樣看待鄉村振興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?
黃世再:2013年我曾在中國(上海)城鎮化高層論壇上提出 “農村城鎮化”,得到了國家扶貧辦和農業部的認可。在1998年,我在深圳市龍崗區布吉村嘗試過農村城鎮化。當時布吉村只有500多人口,我們先建了菜市場,后來政府蓋了路,配套了市政設施。后來在開發龍珠花園時,并沒有占用農田,而是進行了土地改造。龍珠花園建成后,我大膽提出“購房入戶”概念,效果很好,大大的推動了當時深圳農村的發展。。
和文化、思想、道德引導同樣重要的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。從農村走出來的人,愿意回到家鄉,但改變不了家鄉的生活環境。怎么去改變農村的生活環境?我一直在考慮,想了幾十年。我的觀點是:中國作為世界的農業大國,共有6億多農民。新的領導人有智慧、有能力把我們農民的土地集中起來,市場化。但是農民怎么走?能不能把“農民”這兩個字改變成“國民”?能不能給他們改成城市戶口。更希望給予農民以國民待遇,國民服務。而我個人更期望農民的土地能夠流轉,能實現證券化。
我還希望促進人力、文化和思想等置換,促進農村和城市一體化,根本性減小城鄉差異。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,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二次改革開放應該在農村。
陸 波:我知道,您特別重視公益慈善,多年前就設立了世再教育基金。還聽說,大中華深圳喜來登酒店將每年5月1日這一天的營業收入都用于慈善活動,捐贈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。您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懷?在您看來,公益慈善對于塑造和傳承家族價值觀能起到什么作用?
黃世再:從哲學講,人來到世上是空手而來,走的時候是空手回歸的。如果能幫社會做點事,對你自己個體來說是好的。來到這個世上,每個人都是在完成使命。不管是有錢沒錢,只要有愛心,愛這個社會、愛這個國家、愛這個國土、愛這個民族,就是一個優秀的人。對于我來說,活在世上就要關心貧困的人、幫助他們,這是我的想法。
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公益慈善,未來如果能夠作為國家戰略,將捐款與企業所得稅、遺產稅等掛鉤,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會越做越大。2004年,我在西南政法大學發起了一個教育基金,后來別的企業家也一起來了,每年資助1000個經濟困難的孩子。因為我想到未來中國要依法治國,是法治社會,需要培養這方面的人才。2008年我到大涼山建了一個學校。當時我在看電視,一個小男孩,大冬天光著腳丫,沒有棉鞋,也沒有厚衣服。他說每天要爬三座山才能到學校讀書。那個被凍得紅彤彤的臉和對知識渴望的眼神在我心里揮之不去。大涼山的大中華小學投入使用后,大山里的孩子就不用每天爬山上學了。學校建完以后,我就把管理權交給了當地政府。后來總書記到那里去了,我想我十幾年前這個事做對了。 我的孩子是在國外念書回來的。去年基金會的成立大會,我就叫他倆去參加。他們回來之后告訴我,聽到你們的講話和做的事,啟發很大。公益事業不是一個人去做,而是作為一種家族文化,一代一代傳承下去。
2009年黃世再先生與涼山普格縣大中華小學師生們合影
陸 波:鄉村發展基金會致力于“發展新農業、建設新農村、培育新農商”。作為一位聯合創始人,您對我們有什么樣的建議和期待?
黃世再:要想實現鄉村振興,根本在于如何解決文化傳承問題。我們鄉村發展基金會要深入到鄉村去,了解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。鄉村缺少醫療、衛生和教育等公共資源。如何通過公益力量,使社會關注鄉村、城市反哺鄉村,實現社會協同發展,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。我有一個想法:如果將來,我們的社會,城市里富有的人能到農村去,農村里的孩子到城里來,交換生活方式和環境。通過文化教育和思想的引導,使每個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正確的價值觀。我國有7億多農村人口,實現全面小康的根本在于農民小康。
建議鄉村發展基金會從人才培養入手,明確一個目標方向和計劃——教育扶貧,通過點對點的教育幫扶和文化及思想的引導,來減小城鄉認知差距;同時考慮教育目標,定向培養適合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,促進社會和諧發展。鄉村發展基金會要有使命感,樹立好發展目標,不斷發揚光大,同時要注意打造公信力。建議在做大后引進區塊鏈技術,建立捐款系統數字化管理。秘書長和管理層的工資應該高一點。我希望你們的生活要好,把鄉村發展基金會做成國內有特色、能影響世界的基金會?;饡龃?、做強,必須實現資金的滾動,能夠持續地發展下去。要制定大目標,影響世界100年!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,大膽去干,用我們的星星之火去點燃這個世界!
要想實現鄉村振興,根本在于如何解決文化傳承問題。我們鄉村發展基金會要深入到鄉村去,了解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。鄉村缺少醫療、衛生和教育等公共資源。如何通過公益力量,使社會關注鄉村、城市反哺鄉村,實現社會協同發展,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。